
一、簡介
在鋁型材的熔鑄過程中,形成表面斑狀缺陷的最主要原因是合金的化學成分。在合金中,除了主要元素Mg、Al、Si之外,還有Mn、Fe、Zn等少量元素。適當加入這些元素,可有效改善原材料的力學性與化學性,但是如果這些元素過量也會產生負面作用,因此需嚴格控制。
二、工藝
經大量實驗證明,如果Zn>0.02%,一方面氧化處理中如果遇到SO、CI=就可能產生雪花狀斑點;另一方面,在時效處理過程中析出的介穩相η(MgZn2)相時,在陽極氧化的預處理中,η相和鋁基體的電化學位置不同,形成微電池,加快η相周圍鋁基體的溶解速度,此時相脫落,產生雪花狀斑點。
在鋁型材陽極氧化之前,堿洗中的鋁固溶體Zn發生溶解反應Zn2+,經過電極電位校正的鋁由溶液中置換,同時產生溶解反應,加快鋁基體的溶解速度,造成合金中產生雪花狀斑點,且Zn的含量越高,這種情況就會越嚴重。還應認識到,當合金中的游離Si以及Al―Fe―Si化合物偏析相反應時,相對鋁固溶體呈陰極,堿洗中周圍的鋁首先溶解,并形成雪花斑。
另外,如果偏析相沿晶界中呈現連續的鏈狀分布狀態時,容易產生晶界腐蝕。而合金中的Fe、Zn等元素容易形成α―Fe2SiAl8、β-FeSiAl、T-AlMgZn3等雜質相,極大降低了合金的電化學性、耐蝕性、氧化著色均勻性以及抗擠壓能力。尤其在Fe元素富集的位置,氧化膜較薄且不夠致密,此陽極區首先受到腐蝕作用。Mn和Fe生成的金屬間化合物Al6(MnFe),弱化了氧化膜的透明度。
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應合理控制這些元素,對提高鋁合金效率具有重要意義。為了盡量降低雜質的有害影響,在實際生活中應控制元素含量,以(Fe)=0.15~0.20、 ω(Zn)<0.02%、ω(Si)(Mn)<0.1%為宜。
三、產品價格
來電咨詢